严重声明:
考生在阅读以下内容时,小编建议考生应先看看《苦恼》原文,这样更有助于考生理解和掌握本文(点击查阅契诃夫《苦恼》原文)。
一、课文知识要点
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作家;理解主人公姚纳苦恼的主要原因;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小说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的写法以及其深刻含义。
二、简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小说篇幅不长,情节也非常简单,描写了一位失去爱子的马车夫,想找人诉说一下丧子的悲苦,但却屡遭周围人的冷眼和辱骂,孤独无助,最后只能向自己的马倾诉了无处排遣的苦恼。小说的笔触沉郁忧愤,充满了一个民主主义者对于下层劳动者的不幸处境的同情,以及对冷漠的社会现实的愤恨。
三、总结本文的思想内容
小说通过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揭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与冷漠。
四、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整篇小说是以一开始的题记为其线索的,“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是贯穿情节的主线,试图申说苦恼却几经周折便是行文顺序了。全文大略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是一幅街头图景,在寒冷的风雪之夜,车夫姚纳与小母马呆立街头,这既是人物内心的折射,也为以后的描写铺垫一个冷酷的背景。
第二部分从第二自然段到“她们虽是些蠢东西,不过听不上两句话就会呜呜地哭起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写姚纳在向种种人倾吐苦恼时所遭到的心理打击。
第三部分从“出去看看马吧”,到全文结束。这是全篇最动情的部分,姚纳在小马面前倾诉了痛苦,人与马可以交流而与人却不能交流,此痛苦何其深。当结尾呼应篇首时,实际告诉人们,人间冷酷无情。
五、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小说以客观描写构成形象的特点,作品很少议论,只围绕着姚纳的愿望,通过以老车夫的内心的细微描写和对他周围人、物的描写,真实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另外,作者叙述的诚恳态度也加强了真实性。
2.作者重视选材,选用典型的细节。他选择的题材、细节都是事小而内涵丰富。小说的主人公是小人物马车夫,题材也来自日常生活,但作者能够以小见大,平淡中见新奇,反映社会问题。作品中的细节也很生动、真实,对深化主题、丰富形象起了很大作用。如军人问车夫,他儿子害什么病死的,车夫回答:“谁说得清呢?多半是热病吧。”这里的“说不清”,与“多半”的猜测语气便反映出车夫的贫穷与下层小人物得不到关心的处境。
3.小说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小说中穿插着好几处老车夫的内心独白,把老车夫内心的苦痛、愿望、精神上的折磨与期冀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小说中采取内外结合的表达方式,内有心理描写,外靠环境和对话描写,笔触由外在现实到内在心灵;再由内在心灵到外在现实,这样,主人公的心态与客观现实都得到较好描述,而二者之间表现出来的距离又恰好表达了主题。
4.追求简练。小说中的对话和心理描写都相当精练。作者只从特定环境出发,人物语言和思想情绪都符合人物的行为逻辑和思想逻辑,没有牵强感和拖沓感。
总之,真实自然、朴实无华是这篇小说的基本特点,而作者善于选材、严谨构思,以及简洁的笔触、细腻的心理描写又表现出其现实主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