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考生在阅读以下内容时,小编建议考生应先看看《宝玉挨打》原文,这样更有助于考生理解和掌握本文(点击查阅曹雪芹的《宝玉挨打》(原文))。
一、课文知识要点
1.作者曹雪芹,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
2.理解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及其根本原因。
3.说明贾宝玉、林黛玉、贾政、薛宝钗等人的性格特征。
4.掌握本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5.掌握本文在同一事件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特点。
二、简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宝玉挨打的原因
本文开头交代了贾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有三个:①不重视仕途经济之路,没有热情应酬虚伪的贾雨村。②无视尊卑之序的封建等级制度,敢于和戏子来往。③被诬告为“逼淫母婢”,逼死人命。包括贾政呵斥宝玉;忠顺王府来人要人;贾环挑唆、添油加醋叙述金钏投井一事,将金钏之死诬陷在宝玉身上,贾政气极等情节。
然后描写宝玉挨打及众人劝阻的经过,包括贾政对宝玉的暴力惩罚之狠,不仅众门客无法劝阻,王夫人的哭阻也无法让其回心转意,直到贾母前来,以言语相激,方才罢手,被打得气息奄奄的宝玉被抬回房,凤姐如何收拾残局等情节。
再写宝玉挨打后引起大家关切,众人态度不一,包括宝钗、黛玉先后来探视,袭人与宝钗对话,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宝玉托晴雯向黛玉送旧手帕表明心迹等情节。
文中不难看出宝玉挨打最主要的原因是贾政害怕宝玉的所作所为会毁了贾府的功名和前程。宝玉素日的任性乖僻、鄙弃功名,与贾政严格地信守忠孝、维护礼教相背,使冲突成为一种必然。
三、总结本文的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宝玉挨打这场父子冲突,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尖锐与残酷,提示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封建大家庭行将灭亡的历史趋势。
四、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贾政喝令打宝玉,……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主要写宝玉挨打的原因,同时揭示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代表的贾府内外的矛盾。
第二部分,从“众门客仆从见贾政”到袭人去“服侍细问”,描写宝玉挨打的经过,突出贾政、王夫人、贾母老一代封建卫道者的不同性格。
第三部分,从“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到结尾“送他们出去”,写宝玉挨打后人们的反映。
五、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宝玉挨打”的情节写得紧张、生动而又起伏跌宕。作者着意渲染了步步紧逼的气氛,又采取了直接的铺写法。
如贾政的发火、吆喝、切齿咒骂,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作者叙事,有详有略,笔触又是极为精细的,即使最不显眼的小细节都很生动,有其特有的作用。
如聋婆婆和宝玉的对话,一个焦急万分,另一个慢条斯理,突出宝玉的惊恐和无可奈何的情状,更重要的是从这个侧面表现贾府内人与人关系的冷漠,虽同属被奴役的底层,却还认为一个丫环被迫害丧了性命是算不了什么事的,其心态之麻木,不能不说是这场矛盾发展的必然的组成部分。
2.在激烈的冲突中,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来表现人物的本质特征。
如写贾政由暴怒、亲自掌板,到息怒、感伤、后悔等一系列活动,表现他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礼教竭尽全力、气急败坏、粗暴冷酷、专横而又无能的特征。
贾环小而奸,添油加醋,挑拨离间。
贾母对宝玉溺爱偏袒,虽也维护封建礼教和家族,但讲个人权势,讲话尖刻,好摆威风。
袭人虚张声势,下层中寻查,上层中投靠,卖身争宠。
人物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3.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心理和神态的叙述,把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表现得惟妙惟肖。
如宝钗和黛玉探视宝玉时的表现完全两样。
宝钗出场,“手里托一丸药”,公开表示对人关心备至;劝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突出的是应听“我”的一句话,那话是和老太太、太太一致的;关心宝玉的说:“我们看着,心里也——”,然只说半句,说完脸红低头,比较矜持。临走还嘱咐,“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尽管往她那儿去取,表现出细心、周到、有权、有见地的气派。
林黛玉出场,只见她“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是真心的爱和悲伤;面对宝玉时,心中早是话语千万句,也泣不成声,只抽抽噎噎地说:“你可都改了罢!”这里突出的是“你”要保重,心中却是对贾政打宝玉的悲愤之情;临走时,为避开王熙凤,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去了。说明她不愿受嘲笑、欺凌,表现出清高孤傲的性格。
宝钗和黛玉性格迥异,宝玉对两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