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一、被动人性观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环境塑造的产物,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和培养而获得。人的心理问题既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失。它主要关心当前的行为问题,强调通过行为学习、训练来提高求助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矫正异常行为和塑造良好行为的目的,不重视对潜意识冲动的分析。它片面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作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是一种被动人性观的体现。
二、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矫正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一错误而获得的。个体通过尝试,剔出错误行为,保留正确行为,从而获得期望建立的行为。其中,食物、表扬和鼓励等强化刺激和电击、批评等惩罚刺激,对行为的建立或消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行为矫正的关键。
三、行业矫正(或行为学习)的主要方法
1.强化。当某一行为在某种情境下出现后,可得到一种满意的结果,那么以后这一特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强与提高。
2.处罚。当某一行为在某种情境下出现后,得到一种令人厌恶的结果,那么以后这一特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减弱与降低。
3.消退。行为者产生了以前曾被强化过的行为反应时,并没有强化物出现,那么以后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甚至最终消失。
4.系统脱敏。主要用来治疗恐惧症。其基本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当引起焦虑和恐惧的刺激存在时,采取积极接触恐惧对象的方法,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全部或部分抑制,从而削弱焦虑与刺激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用放松的方法,减弱患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患者逐渐接近他所恐惧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物的恐惧感。系统脱敏有快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动化脱敏法、情绪意向脱敏法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5.厌恶疗法。这是应用具有惩罚性质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的方法,多用于戒酒、戒烟等。其基本原理是: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惩罚性刺激(如电击、恶心药物等)结合出现,以对抗原来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产生新的条件反射,用新的行为习惯取代原来的不良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