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全国广大成人高考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严重声明: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全国广大成人高考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绘画艺术作品赏析1☀☀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的复习点!

  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北宋风俗画作品,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北宋末年宫廷翰林画院画家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山东诸城人。

  

  该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社会风俗画杰作,它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表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集中展示水陆交通的会合点—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则描绘了市区街道和街市行人摩肩接踵的热闹景象。

  

  《清明上河图》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画中人物500多个,衣着不同,神情各异。牛、马、骡、驴等性畜50多匹,车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同时该作品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国东晋绘画作品,原作已失,今存有宋代摹本多卷,皆绢本设色,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台北及美国等地,故宫所藏画卷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作者顾恺之,宇长康,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该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方法,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岀现,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将画面进行分隔。全图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着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是诗、画结合的杰出范例,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了解魏晋南北朝服饰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作品。

  

  三.展子虔《游春图》:中国隋代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水画,卷前有宋徽宗赵佶手书“展子虔游春图”的题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他还作有《宫苑图》《弋猎图》《北极巡海图》等作,被称为“唐画之祖”,仅《游春图》传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

  

  该作品为魏晋六朝中国山水画萌芽期和后代之间的艺术传承提供了文字著述以外的画迹明证,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整个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青山与彼岸对峙开阖,春水自右下向左上流动,右上斜角的景物实则虚之,左下斜角的虚则实之,变化有法,带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四.阎立本《步辇图》:中国唐代人物画作品,绢本,重设色。现有摹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作品传世。

  

  “步辇”本来指帝王所乘坐的代步工具,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步辇图》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画家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肖像画的特征。同时,人物大小比例符合传统中国绘画中早期人物画发展规律,主观上突出、神化了帝王的形象。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五.罗中立《父亲》绘画艺术:中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纵216厘米,横152厘米,现藏中国美术馆。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硕士学位,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绘画艺术作品赏析2☀☀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的复习点!

  

  《父亲》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以巨幅油画形式表现普通中国农民,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

  

  该作品采用特写构图,对老农头像的面部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这种表现手法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所以,当作品展出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艺术家们评价《父亲》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它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是“当代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页”。该画曾获“中国青年美术展”一等奖。

  

  六.吴冠中《春山新雨后》:《春山新雨后》作于1988年,系吴氏艺术生涯后期之作,完整而系统地体现了吴氏的艺术观点,是其画风较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春山新雨后》以丰富的色彩、纯熟的笔调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雨过后的景色:春山、桃花、柳树,江南典型的白壁黑瓦建筑,迂回的小道,以及隐藏在景色之中的人们。这不仅是对江南美景的写照,也是画家对江南的期望和回忆。

  

  《春山新雨后》是典型的吴氏画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及其晕写、渲染之法,糅以极其西式的点线结构、层积、叠加、抽象甚至变形,状出典型的江南小景。点线的搭配简洁、构图的气韵生动、笔墨的着意着力,无一不晕染着一种如梦如幻的心绪盘桓和意脉流动。

  

  七.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原作面积约44平方米,高497厘米,宽885厘米,共画了两年时间。作者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

  

  《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最后晚餐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中最负盛名的,该画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犹太、圣·约翰、小雅各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最后的晚餐》在形式美构图、人物刻画的艺术语言方面都体现了画家精湛的创作技巧。它与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