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这是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作者马致远,元代有名的散曲家,人称“曲状元”。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一、课文知识要点
1.作者马致远,元代有名的散曲家,人称“曲状元”。这是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2.理解前三句遣词造句的特点;用三组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鼎足对”。
3.分析最后一句在全篇的作用。
4.掌握这首小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5.背诵这首小令。
二、简述本词的主要内容
这首小令以郊野日暮的秋景,衬托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形象,曲末“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整首曲的主题:游子思乡,倦于漂泊。
三、总结本词的思想内容
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四、划分本词的结构层次
这首小令可分为两层。
前三句为第一层,写日暮时分的景象。分别描绘出一派苍凉、萧瑟的秋景和闲适、温暖的人家小景,形成一种景致上的对照。
后二句为第二层,写出秋日斜阳中游子孤寂的愁情思绪。
五、分析本词的写作特点
【正确答案】1.这首小令通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用一组组景物组成色彩浓郁的画面来传达感情,效果极佳。“藤”“树”“鸦”“道”“风”“马”诸物一经与“枯”“老”“昏”“古”“西”“瘦”等词并列在一起,便使构成的意象承载了主人公孤寂、荒凉、萧飒的感情色彩;然后再将夕阳下漂泊异乡的“断肠人”形象点染出来,更使这几组客观景物受到游子的主观情感支配,成为旅愁的象征。
2.在词组构成方面,这首小令前三句每句中有三个双音节词组;每个词组均为名词性质,即修饰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结构,每个偏正结构描摹一种景物。这三句对仗极为工整,即所谓“鼎足对”,大大增强了作品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