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全国广大成人高考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严重声明: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全国广大成人高考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农业复习点☀☀成考生态学考点!

  一、各种替代农业的出现

  

  在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之前,若干国家的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大量和集约采用现代农业投入,如商品能源、农机、化肥、农药,通过大型规模经营,对高产出模式的反思,提出了侧重面有所不同的替代农业模式。

  

  1.自然农业。日本的福冈正延从20世纪50年代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自然农业实践。福冈正延是位农民学家,也是自然农业著名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由于他受中国老子无为思想影响很深,因此,他认为现今农业的问题在于人类干预自然太多。他结合自己的实践写了一本书《秸秆革命》(1978),提出了自己的“自然农业”主张:无耕起、无肥料、无除草、无农药,即所谓“四无”农业。

  

  无耕起,即免耕。依靠植物根系的穿插、大量有机物(包括根茎、秸秆和绿肥等)的腐烂分解和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活动来疏松土壤,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无肥料,即不施化肥、堆肥和混合肥,完全依靠收获后的秸秆还田、豆科三叶草等绿把,以及施用糠壳和禽肥粪等来维持和提髙土壤肥力。

  

  无除草,即既不中耕也不用化学除草剂,而是用稻、麦秸秆和三叶草等覆盖地表,抑制杂草的生长,必要时可用间隙淹水的方法对农田杂草进行有效的控制。

  

  无农药,即不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让自然平衡机制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危害程度。

  

  2.生物动力农业。实行这种农业的农民把农业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农民通过加强与土地、植物、动物的联系,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有节律的农村生产与生活整体,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在技术方法上注重以下几点:①根据生境不同,安排不同的动植物,使物种多样化;②采用间套种技术,平衡养地、用地作物;③饲养两种以上数量相当的牲畜,以供应满足养分平衡的粪肥;④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并使用特殊的生物动力学制剂,提高堆肥和有机肥质量。

  

  3.有机农业或生物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有机农业的主要思想是:①自然是重要的资本,不应与自然对立而使自身陷入困境,关心资源的有限性,注重物质循环利用;②土壤是一种生命体,土壤质量对农业的长远效益有重要影响;③应从培育土壤开始培育作物,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有健康的植物、动物和人;④奉行生态系统多样化原则,这是取得生物和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⑤增强独立自主能力,无论是能量来源还是产品分配都应有相对的独立性;⑥非物质主义。认识到资源和自然的制约,更多地注意身心健康,不对物质和金钱贪得无厌。

  

  有机农业的主要方法:①轮作制。轮作中豆科作物,绿肥覆盖作物占重要位置。如三年首蓿、一年玉米(或小麦),一年大豆、一年玉米、一年大豆,再回到三年苜蓿;②耕地方法。多用免耕或用圆盘耙浅耕(6~10cm)。一般不耕翻土层;③维持土壤肥力。采用生物固氮、秸秆、龚便、磷矿石、海绿砂(一种钾肥)、海藻和次鱼为主要肥源。在没有磷矿石的地方,也可用酸化的磷肥;④病虫灾害的控制。主要采用非化学方法。如轮作、间作、覆盖,微生物制剂,天敌利用等。

  

  试验表明,有机农业农场一般产量比常规农场低(如玉米、大豆平均低10%和5%),纯收入也略低(有机农业成本相对较低)于常规农场。但其有利于保持水土和保护资源的功能,水土保持费、污染控制费等外摊成本比常规农业少得多。

  

  4.生态农业。它是替代农业的一种形式,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关生态农业我们在后面将专门介绍。

  

  二、可持续农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它包括以下几层基本的意思。

  

  一是叫持续农业强满不以牺性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可持续农业要求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生态上健康的”是指在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和发展观指导下,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维护一个健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经济上有活力的”指绝不能因为要保护环境和维护资源而牺牲较高的生产力目标和农业争力;“社会能够接受的”是指不会起诸如环境污染和生态条件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能够实现社会公平性,不引起区域间、个人间收入的过大差距。

  

  二是可持续农业要实现的三大目标:积极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消除饥荒;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

  

  三是可持续农业为一种思潮,其发展与实现是一个动态变革过程,具有阶段性和多目标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国情应具有不同的战略和发展方向。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农业资源特别是人均耕地和人均水资源极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矛盾和对立,决定了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不同于发达国家以环境为主的策略,而应走中国特色的持续农业道路一可持续高效农业,探索出一条既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化)又有良好资源环境(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