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全国广大成人高考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严重声明:成人高考网欢迎您!本网站为【升学堂】旗下网站,主要为全国广大成人高考的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输血2: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及防治的考点!

  一、并发症

  

  输血一般是安全的,但有时可能出现各种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达3-10%。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必须采取必要预防措施。临床上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大类。

  

  医学综合图片4

  

  二、防治

  

  (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原因首先是血液内有致热原存在,其次是白细胞所致的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及头痛,防治措施包括:

  

  1.严格执行无菌术;

  

  2.对曾经发生输血反应者,输血前可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10mg;

  

  3.对反应严重者应停止输血,并肌肉注射异丙嗪或哌替啶;

  

  4.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方法。

  

  (二)过敏反应:较多见,因血中含有致敏物所致。轻者皮肤红痒,出现荨麻疹;较重者有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更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

  

  防治措施:

  

  1.严格挑选供血者;

  

  2.有过敏史的受血者,于输血前30min肌注或静注地塞米松10mg或苯海拉明20mg;

  

  3.症状轻者,可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或异丙嗪25mg,也可肌注地塞米松5-10mg;

  

  4.症状严重者,应保证有效的液体通路,防治休克,并应用1/1000肾上腺素0.5-1.0mL皮下注射;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严重者,应尽早作气管切开。

  

  (三)急性溶血反应:见于输不同型或输入已溶血的血液。通常进血不到20mL,病人即感到心前区闭塞,腰背剧痛,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手术全麻者则表现为输血后血压骤降及创面广泛渗血。须立即停止输血查原因,抽病人血观察其血浆或血清是否呈粉红色。预防的关键在于严格输血手续和确保血液质量。紧急处理的重点是抗休克、保护肾功能。

  

  (四)细菌污染反应:致病菌多为G¯杆菌,即使输血量少,也常致寒颤高热、烦躁不安,重者休克、甚者多器官衰竭。遇此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取瓶内血直接涂片染色查菌,并作瓶内血和患者血细菌培养。预防应强调无菌操作,不用可能污染的血。治疗原则是积极抗体克、抗感染。

  

  (五)循环超负荷: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病人,如心脏病病人、老年人、幼儿或慢性严重贫血的病人(红细胞减少而血容量增多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早期症状是头部剧烈胀痛、胸紧、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有周身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静脉压升高,严重可致死。治疗应立即停止输血,半坐位、吸氧和利尿。无效者,四肢轮轧止血带,以减少回心血量。预防在于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或采用换血输血法,即抽出病人的血浆后再输入等量的浓缩红细胞。

  

  (六)出血倾向:大量快速输血可发生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问题,原因是病人体内凝血因子被稀释,凝血因子V、Ⅷ和Ⅸ的耗损以及血小板因子减少等。大量出血时,在损失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同时,剩下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又将在止血过程中被消耗。预防是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充鲜血1单位。治疗可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补充有关血成分,如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多血小板血浆等。

  

  (七)酸碱平衡失调: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时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由于库血钾出自红细胞,输入体内后可返回红细胞内,大量输血后一般很少引起钾中毒;但对已有高血钾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而另一方面,大量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发生低血钾。因此,对大量输血的病人,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量结果,来进行治疗。

  

  (八)疾病传播:输血及其血液制品都可能传播疾病,其中最常见而严重的是输血后肝炎,主要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近年来迅速蔓延的艾滋病(AIDS),也可经输血传播,国内已发现因使用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的病人,此病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输血传播疾病: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②杜绝传染病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③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检测,如HB、Ag、抗HBC以及抗HV等检测;④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⑤鼓励自体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