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一《茶馆》:中国话剧艺术的经典,三幕话剧,剧本由著名的文学家老舍先生创作完成。北京人艺1958年3月29日首演,由焦菊隐、夏淳导演。1979年2月,在老舍80周年诞辰之际,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排上演《茶馆》,至2004年已经演出500场。
《茶馆》剧本3万余字,写了三个“朝代”,时间跨度50年,包括70个人物。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浓郁的民族气派,浓重的历史含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谱写出一部史诗性的画卷。话剧透过一个北京茶馆的历史变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命运,以及环绕着茶馆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第一幕,写戊戌政变后,清政府的腐败;第二幕,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第三幕,写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
《茶馆》创造了戏剧艺术民族化的典范,形成了中国话剧的演剧学派,无论从剧作、导演、表演领域来看,《茶馆》都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的杰作。
二《雷雨》:中国话剧艺术经典,四幕话剧,戏剧家曹禺创作。1954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演出,导演夏淳,演员有郑榕、朱琳、苏民、于是之、沈默等。曹禺1933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前夕,年仅22岁时完成的处女作《雷雨》已经成为他最伟大的作品。
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原则,写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悲剧故事,表现了20世纪初封建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以及封建制度与思想对人的禁锢与摧残。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人性内涵创造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剧中的人物,都有着雷雨之前低气压下的燥热、躁动的心态,他们之间的复杂纠葛把该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艺术佳作。
三《天下第一楼》:中国话剧作品,编剧何冀平,导演夏淳、顾威,主要演员有谭宗尧、林连昆、吕中、韩善续、张瞳、修宗迪、李光复、马恩然等。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1988年6月12日在北京首演。2001和2002年,北京人艺两度复排,顾威独立执导,杨立新、岳秀清等主演。
《天下第一楼》讲述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京味文化色彩:经营烤鸭生意的“福聚德”福老掌柜的两个儿子一个喜好唱戏,一个崇尚武林,都无心经商,乡下后生卢孟实苦心经营,终成大业。十年后,这二位少爷在流言蜚语的怂恿下,与卢孟实争起了家产。剧中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北京时代市井生活的深厚底蕴也为人物的语言、行为和性格增色不少。
该剧是北京人艺继《茶馆》之后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在内地各大城市及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巡演,好评如潮,并应邀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演出。该剧曾获“文华奖”、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学院奖“文学奖”等,并收入中国建国五十周年文学精品集。
四《哈姆莱特》: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剧作,写于1601年,是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约在1603年首演。
《哈姆莱特》取材于《丹麦史》《悲剧故事集》和一个失传的哈姆莱特旧剧。故事讲述了在国外求学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父亲暴卒回国奔丧,见叔父克劳狄斯已经登上王位,娶了母后,极其悲愤忧郁。父亲的亡灵向他揭露克劳狄斯毒死自己并篡位的真相,哈姆莱特在复仇的过程中经历挣扎,失去爱人和兄长,在濒死之际奋力一剑刺死了克劳狄斯国王。
此剧中的鬼魂申冤、主人公复仇、戏中戏和流血凶杀的结局等,都属复仇悲剧的传统手法,但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思想内容的开掘上取得了极高成就。哈姆莱特身上集中体现着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的优点和缺点及他们的迷惘、矛盾和痛苦,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形象。
五《钦差大臣》:俄罗斯著名讽刺喜剧,5幕话剧,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于1835年底完成。果戈理是戏剧“自然派”的创始人,生于乌克兰,俄罗斯历史上著名文学家和剧作家。
《钦差大臣》剧作精妙,某市市长安东诺维奇得悉圣彼得堡的钦差大臣即将来微服察访,神经过敏地把一个叫赫里斯塔科夫的小官员误当成了钦差大臣,请到家里奉为上宾。情节以惊人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以市长为首的外省官吏集团的丑恶面貌,揭露了旧俄社会的官场黑暗。在艺术上,该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代表了讽刺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
《钦差大臣》这出喜剧在当时的演出引起尖锐的斗争,作品极其夸张乃至荒诞不经的艺术品质和超脱于痛楚与悲愤之上的轻蔑态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喜剧成为戏剧史上最严肃作品,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