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一.《丝路花雨》:中国舞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丝路花雨》1979年首演,以赵之洵、刘少雄为首的庞大舞剧编导群体合力创作而成。
《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背景,以复活的敦煌壁画舞姿为主要舞蹈语言,造型、音乐、舞技都堪称完美。它把故事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结合起来,描写了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恩爱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舞蹈结构上突岀了独舞的空灵和群舞的恢宏,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认为开创了“敦煌舞”的独特艺术流派。
1982年,《丝路花雨》在世界第一大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演出,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出访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序幕。多年来,《丝路花雨》在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演出深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二.《白毛女》:中国经典芭蕾舞剧,1965年正式公演,由胡蓉蓉、傅艾棣、程玳辉、林秧秧等创作。迄今为止,《白毛女》已经培养了三代芭蕾舞演员。
该剧并未因循于原作,而是根据芭蕾艺术特点,进行了再创造。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民间舞的素材,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方法将剧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现,三十多年来,该剧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不仅巡演祖国各地,还曾访问世界多个国家。剧中主要人物的塑造:喜儿的纯真、甜美和变成“白毛女”后的坚韧、刚毅;大春的朴实、敦厚及参军后的英勇、干练以及黄世仁的阴险、毒辣都比较深刻鲜明。在音乐上,《白毛女》大量吸收了华北地区的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舞剧音乐的素材,使舞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白毛女》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们是“洋为中用”更深层次的实践,是具有民族风格的芭作品。
三.《红色娘子军》:中国经典芭蕾舞剧,1964年首演,可以说是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等编导,由中央歌剧舞剧院首次搬上舞台。40年来这部舞剧以震撼人心的悲壮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吸引了无数观众。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讲述中国第二次革命时期,受尽折磨的妇女吴琼花成长为卓越的革命战士的传奇故事。该剧的舞蹈融入了传统的戏曲和拳术的动作,更使芭蕾蕴涵了中国民间舞蹈的魅力,其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和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音乐让观众耳目一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此它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表现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
该剧真正开启了芭蕾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之门,芭蕾舞剧独有的视觉效果与听觉上的美感让人们激动不已,中国芭蕾舞风格化得以实现。
四.杨丽萍《雀之灵》:中国民族舞蹈的代表性作品,其表演艺术家杨丽萍也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标志性人物。
杨丽萍,云南大理人,白族,1971年被招入云南西双版纳民族歌舞团,1980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1994年该作品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作品金奖,其孔雀舞通过变化丰富的肢体语言模仿孔雀的动作,惟妙惟肖,神形兼似。她的舞蹈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在艺术上独辟蹊径,自成风格。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自然的灵气,让观者能够感觉到生命的律动。
多年来她携《雀之灵》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成为中国民族舞蹈中广为人所知的作品。
五.《罗密欧与朱丽叶》:经典芭蕾舞剧,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知名芭蕾舞团把它视为保留剧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拓展了莎翁戏剧原作表现的空间,它汲取了原作精华,保留了完整的戏剧结构,但是运用全新的舞蹈语言进行了演绎。流传较为广泛的是麦克米伦于1965年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编排的版本,编导以其对芭蕾特有的艺术领悟创造岀最有代表的核心舞段。俄罗斯艺术家则比较强调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注重戏剧性与抒情性的交融,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和心理发展的轨迹,赋予芭蕾艺术新的生命力,使之成为戏剧芭蕾的典范之作,在芭蕾艺术自我发展中达到了新的高度。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断更新,现代版本更加注重古典与现代浑然一体的舞美设计更具艺术感染力的舞台布景,成为芭蕾艺术中经久不衰的经典。
六.《天鹅湖》:经典芭蕾舞剧,1877年在莫斯科首演,至今140多年的时间内重演不断,世界各地的芭蕾舞团都有不同版本的《天鹅湖》上演。
《天鹅湖》的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童话,由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乐。最早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共有4幕,音乐作于1876年,是柴可夫斯基所著的第一部舞剧。剧作取材于民间传说,讲的是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的传奇爱情故事。群舞在芭蕾舞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天鹅湖》中群舞、独舞和双人舞都比较有特点,第2幕和第4幕的“天鹅群舞”代表了芭蕾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舞蹈动作。
《天鹅湖》在中国也有比较深的影响,中央芭蕾舞团编排的新版《天鹅湖》在舞台美术上第一次采用多媒体和高科技技术,为之增加了新的艺术表达的元素。
七.《大河之舞》:《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并且与其他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制作人莫亚·多何第( Moya doherty)在这场《大河之舞》百老汇音乐剧中以严谨的舞蹈编排与精准的场面调度要求,力图展现多样化的表演艺术风貌。该剧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轴,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朗明哥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髓,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绝世舞作。而爱尔兰管弦乐团的演奏及合唱团的天籁美声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河之舞》是一场力感、动感、质感与美感兼具的百老汇音乐歌舞盛宴。
这个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展示一个民族奋斗的史诗,是当今世界不可多得的听觉、视觉饕餮大餐;《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以特殊的方式撼人魂魄。
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轰动一时,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评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全剧惊心动魄的庞大制作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