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声明:
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
【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原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一、课文知识要点
1.作者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
2.分析全词是怎样表现词人的凄惨心境和孤苦哀愁之情的。
3.理解词中九组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4.理解重点词语并翻译本词。
5.背诵全词。
二、重点词句解释
1.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忧愁、悲伤。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唐宋时方言,意思是休息、调养。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形。
三、简述本词的主要内容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流落江南时的代表作。金兵南侵、丈夫死去,一个孤苦的寡妇在战乱穷愁的生活中,感受到的是寒暖不定的秋天、自己生活的窘迫、酒驱不去的寒意;当年“雁字回时”,捎有丈夫的信;现在雁在人亡,眼前唯见菊花凋零、梧桐泣雨,一个人独守窗前,等着天黑。作者在这首词中尽情抒写了自己经历人生巨变、孤身飘零异乡的凄惨心境与悲伤情怀。
四、总结本词的思想内容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表现了作者动荡不安的心境。
五、划分本词的结构层次
本词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残秋景物的描绘来表现作者的愁苦心情的。除开头七组叠字外,依次通过以下五个层次的景物铺叙来渲染愁情。第一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从深秋气候忽冷忽暖,反常多变,最难调养身体的角度来表达词人这时心境烦愁。第二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从借酒消愁而愁更愁,秋风急来更使愁意深浓的角度来表现词人愁情加深。第三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借过雁勾起昔日情景,拨动了她的心弦,家事国事涌上心头,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之愁。第四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是从写残菊凋零来比喻自己的不幸遭遇的角度,来表达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愁绪。第五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从不停的雨点滴在梧桐叶上,声音凄楚的角度,使秋夜显得阴沉、凄冷,因而敲击得词人的内心更加愁苦难熬,最后用“怎一个愁字了得”结束。整首词就是这样多层次地反复渲染、加深词人的无限哀愁痛苦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艺术地反映了宋室南渡后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生活孤苦的人们的共同感受,这种亡国之痛,沦落之苦,今昔之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六、分析本词的写作特点
1.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于酒、晚风、秋雁、菊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意象之中。词人笔下的一切景象都蒙上了凄婉、悲凉的色彩:酒是不敌“晚来风急”的淡酒;雁是“旧时相识”,却不能捎来亡夫书信;满地堆积的菊花憔悴、消瘦;“梧桐更兼细雨”,让人心碎。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承载了作者的忧伤与哀愁,将词人的心境发挥得淋漓尽致。
2.这首词开篇奇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揭示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最强音。国家不幸,丈夫去世,只身流落他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已失去,心灵无所寄托,只有四处寻觅,而这些失去的东西却是再也寻觅不到的。于是,词人感到从内到外的“冷冷清清”,也就是说词人冷冷清清的心情映射到外界环境中,接下来“凄凄惨惨戚戚”六个字更是生动地反映出词人的惨淡心情。因此,“寻寻觅觅”是动作行为的描写;“冷冷清清”是环境气氛的描写;“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心境的描写。这十四个叠字排列在一起,为后面所描写的一切景物奠定了凄凉的基调。《词苑丛谈》如此评论:“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的确,这十四个叠字的使用不仅为整首词增添了音韵上的美感,而且营造了浓浓的凄惨的气氛。读完了这十四个字,读者就能感受到词人悲伤、绝望的心情,也就能理解后面的一系列意象的描写了。
3.本词写作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口语的运用。“窗儿”“怎生”“了得”等口语词汇为本文增添了音乐美,同时使词人的情感更加率真感人,有似俗而雅的艺术效果。